范蠡丰富的经营思想,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特别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
做到了“据时而动,得失均衡”。
范蠡关于把握时机的全面论述具有很高的意义,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按照“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原则,顺其自然、待机而动。
他开创性的提出的“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候时转物,超时以待,不要人等货,应让货等人,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之方能获猎。
范蠡遵循“经济丰欠循环论”而经商,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
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抓住现时,得时无怠”,要清楚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从时而追”,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贱取,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货卖出以获利,不能错失良机。
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时,此时要像面对珠玉一样珍视这些商品,及时买进囤积。
因为商品价格跌至无可跌时,价格就一定会回升的。
粮食生意是范蠡的一项重要经营,他遵循“三八价格,农末俱利”的原则来进行运营。
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
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官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了,国家也能有着稳定的粮食生产和储备。
范蠡还提出了“积着理论”,主要意思是“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强调要合理地贮存商品,资金和货物的比例要控制好,保证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就能经营好生意。
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在经营中不求暴利,这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要“诚信经营”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
范蠡“富好行其德”,是因为他意识到物聚必散,天道使然。
老子有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
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范蠡师从道家,算是道家始祖老子的徒孙了。
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的道理,所以每当达到盛点的时候就会自己放弃一些东西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