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停止讨论。
“诸位,诸位请听老夫一言。
这个计划的重要性想必就不用我跟大家重申了,在之前大家肯定也讨论过很多次,在这件事的重要性上大家肯定也已经得到了一致,甚至是啊,很多人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在这个时候我们既然已经达成了一致,就是说这个东西要建,如何建建多长时间才是现在真正的重点。
朝廷已经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期,现在是处于一个调整的状态,如果大明帝国想要走的更远,我们必须要把拳头收回来,收回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伸出去,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条件,大家不先收回拳头,怎么能够更快的伸出去呢?
修建议政大楼就是这么一个做法,我们必须要保证现如今的状态,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朝廷才能震慑住,大明帝国的领土越来越大,地方将领,地方官员,在外官员,其实很多时候权力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赋予他们权力的同时,自然也希望他们受到监管,而这些监管。
难道要让咱们派人一一去吗?既然不能让我们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真正的震慑,只要朝廷依然活跃,只要朝廷依然是最强的,他们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保证大明帝国越来越强大甚至对于大明帝国的百姓教育也越来越强大强调他们爱国不是说只讲意识而是要讲一辈子时时刻刻都应该提醒他们,小孩子要从小抓起告诉他们大明帝国是如何的强大,强大要怎么表现需要与我们,来做一个强大的表率,你们肯定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必须要给后人一个交代,那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又为什么用这样的决定让更多的人同意咱们做这样的事情。
至于大家所担心的,大明帝国5年和10年后依然会存在,大明帝国只会越来越强,而他所奠定的基础却掌握在咱们的手中,难道诸位不相信在自己的手中大明帝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吗?”
工部尚书郑赐,或许是在打鸡血或者是在告诉其他人,这才是他的目的,可是对于更多人来讲,这不是应该的嘛,他们应该选择相信,在他们治理下的大明帝国会越来越好,除非连他们自己都已经堕落了,腐败了。
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承认,工部尚书郑赐,说完这句话之后有不少人脸色扭转甚至是眼睛里的神色都有些不太正常,是啊,他们懈怠了吗?他们放纵了吗?他们没有像之前一样努力了吗?
朝廷本应该越来越强大,甚至这些年来他们所做的事情和之前的都不一样,这是大明帝国所应该经历的过程,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朝廷走到如今这个地步,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心血,甚至可以说他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所有的一切都掌控住,可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带来的改变,所以变得更加的骄傲了,变得更加的不可一世了,最终才带来如今这种,甚至是有些飘飘然的感觉,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再深入思考了。
工部尚书郑赐看了看他们,将每一个人的表情都记在,心中,当然他并不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就算是他记住了顶多是,印象改变而不会起到一些决定性的作用毕竟对于他来讲,有些事情是他也是做不了主的。
唉,工部尚书郑赐说完之后也在等待着,工部的官员,一个个都非常高兴,他们已经看到了,希望是的,这件事情通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但是其他人却一个个还在思考,毕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到底会不会稳定的把这件事情持续下去,可是没有办法事情,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他们肯定要往下面做,至于怎样做如何做才是要考虑的。
这个时候其他人不管怎么接都不太对,如果说他们不相信大明帝国5年之后还会存在,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如果他们反驳,朝廷不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那岂不是告诉他们自己是个无人之人,连现在的所有政策都保住不了,连现在大明的发展趋势都没有办法持续下去,不管怎么说这两句话都不能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行,不管他们是各部的下属官员还是高高在上的上书大人,所有的话都不能从他们的口中说出。
每一次的讨论都有专门的书记员,像这样的会议,在会后都会登记成册,甚至会印发出去供大家讨论,毕竟每一个人表达的观点都是非常清晰明了的,若是模棱两可,那反而有一些懈怠,甚至有些敷衍了事的感觉,对于现如今的朝廷来说是不允许存在的,至少在他们心中大明帝国的官员在这个时候更不应该懈怠。
朝廷的官员培养的越来越多,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缺口,可是不缺,官员的位置只缺官员,你在这个岗位上做不了,自然也可以去其他的岗位,只是那个岗位可能就更加的低了,也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到现在的岗位上,这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的。
西北,西南如今都是苦寒之地,甚至是好多地方还没有脱贫朝廷的政策进行的再好,也依然不能覆盖了所有的人情,再加上地方形势复杂,民族众多这样的话情况也就越复杂,那么这些地方的官员做的肯定不太顺心,所以如果真的在这个时候说出一些不恰当不合时宜的话,地方就是他们最终的归宿,甚至还会被发配到海外,毕竟海外与那些土著居民打交道也并不容易,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的。
议政大楼是朝廷的象征,议政大楼是今后他们向天下传递命令的中枢,所有人都清楚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确确实实还是要慎重的考虑一番,毕竟5~7年的时间变数实在是太大,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讲,到那个时候他们恐怕都已经不再吵醒你了,那么就要有更多的人去为他们买单,这个时候他们所做的决定影响的可能不只是一代人。
所有的人都清楚,现在很多时候的政策都不是说他们制定了之后几年就可以完全消化的,有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这种时候所要花费的精力就更加的多了。
那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