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吃饭是有学问,怎么叫“食知量”呢
就是要守根门,六根不放逸。
吃东西要有头脑,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不是说非要吃价格贵的,才是吃的讲究与仔细,这是一种谬误。
有一点要记住,价格贵的食材并不代表营养高。
只是因为这样的食材比较难得,要比普通食材耗费更多的人力物料,所以价格才贵,但却不是因为营养价值高才贵。
营养价值高的食材,都是没有污染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并不以难得而作为衡量标准的。
每个人体质不同,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食于所食”,吃我应该吃的食物,第一个“食”是动词,后面的“食”是名词。
“不为倡荡”,吃东西不是为了表现阔气,而是不要挑食,要均衡摄入营养。
“不为憍逸”,不是说摆个架子,你看我吃东西多讲究啊,我做的菜多讲究呀
那是指饮食要丰富,不是你用来炫耀的。
“不为饰好”,饮食不是为了好看,出风头的,那就失去了饮食的本意。
“不为端严”,也不是为了吃得让身体发福,或是脸露红光。
不是为吃而吃,而是吃我们应该吃的。
“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了要身体健康,饮食要合理搭配,科学控制,最忌讳的就是贪吃,而暴饮暴食,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底线。
“病从口入”,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说出了饮食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能够对待入口的食物,像对待药物一样,去慎重的规划自己的饮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是健康的。
只有做到“于食知量”了,才能保身体无病,得安稳快乐。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现在老年人的病很多,以前并没有见这么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那么这些病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医疗条件也是越来越健全,疾病应该减少,为何反而是增加了呢
其实,这多半都是因为人们的饮食不谨慎而得的。
曾经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内容也不复杂,生活也是简单的多,每日的饮食是比较简单的。
人们的平均寿命受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的制约,不如现代社会,但人们所患的疾病却相对现代社会要少得多。
而且,长寿的人在人口中的占比也比现在要高。
由此可见,简单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简单的饮食习惯,简单的饮食其实更健康的饮食。
我们的祖先是懂得这个道理的,礼记月令里面就专门讲述了饮食起居的道理和规律。